今日去長海醫院,上海市三甲醫院。上海不愧是上海,預約掛號時,便一窺上海的人才集聚效應。僅這一家三甲,粗略一觀各個科室醫師的簡歷,各路留洋,履歷光鮮,資源豐沃。
每去一次醫院,就上一堂切實的安全教育課。看著大家人來人往,為修理身體各個部件奔奔忙忙。不覺想到那句話:醫院外比教堂受到更多的祝福。
看過病的人都有一個經歷。排隊數小時,就診數分鐘。想來有人自全國各地乘飛機坐火車長途跋涉來,千辛萬苦掛上號。抱著見活菩薩的心態見醫生,結果輪到自己幾分鐘就問完一切,開刀如何,不開刀如何,等等。換誰誰受得了。但醫生有什麼辦法,資源時間就是這麼多。
想到《心術》裡的台詞,如下:
“醫院十八樓以上,領導包間,各路人馬送禮送祝福。十八樓以下,樓道都堆滿床位,還有多少人沒有床位。”
“近日院里收了個VIP病人,光看看急診手術醫生的場面就可見一斑!家屬一個電話過來,我們醫院相關科室的各位龍頭老大等在門口會診,骨科主任來了,耳鼻喉科主任上臺了,整形外科主任親自操刀了,陣容強大,寇里的副教授也只有在一旁剪線的份。這一切只因為傷者的父親是市委領導。”
醫療資源的不平等只是不平等的一部分。
文末,放一段话,来自《心術》:
醫生有三重境界。第一重叫治病救人,你能夠看好病人的疾病。這只能說明你是一個醫務工作者,一個技工,和修鞋匠、賣饅頭發糕的師傅沒任何區別。微笑服務那是小CASE,是你作為人應該做的,根本不應該提到評比的標準裡去。第二重叫人文關懷,你不僅看好病人的病,你還有悲天憫人之心,對待病人要像親人一樣,我知道你就在這條路上行走。但我希望自己能夠做到第三重,那就是進入病人的靈魂,成為他們的精神支柱!